泉州的鲟埔村,鲟埔女、蚵壳厝,满足你的一切好奇心-旅游-东南经济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旅游>正文

泉州的鲟埔村,鲟埔女、蚵壳厝,满足你的一切好奇心

来源:  作者:  2020-02-04 11:00:11

分享一下我的泉州之行。泉州旅游资源丰富,虽不如近邻厦门知名度高,但泉州“世界宗教博物馆”的城市名片,也足够亮眼。除此,鲟埔村也是极有特色的一个景区,一定要去看看。

鲟埔社区隶属泉州市丰泽区东海街道,位于晋江下游出海口北岸,背依鹧鸪山,三面临海。鲟埔于2007年6月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重点试验基地之一,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走进鲟埔村,就看到鲟埔路上的海鲜市场,鲟铺女在辛苦劳作中。鲟埔女与湄洲女、惠安女并列为福建三大渔女。鲟埔的男人一般出海捕鱼或跑远洋商贸船,鲟埔女不论寒冬暑月身背“卡仔”(鱼篓),卷起裤筒或穿着“当仔”,戴着斗笠或“红帆巾”,挑着竹箩,赤着双脚行走在"蚵株”间,养海蛎、种海蛏或文蛤、捕红蟹等;鲟埔女性个个精于心算、善于经营,她们或进城做贩卖海鲜的生意,挑担游走于泉州的大街小巷和各大市场,市民们都称:“没有鲟埔女就没有泉州的海鲜市场。”

鲟埔村里有众多可以参观的小景点,慢慢游玩也需要一上午的时间。这条鲟埔路的尽头就是鲟埔码头。

鲟埔码头位于晋江入海口北岸丰海路鲟埔港,是刺桐古港的一部分。海岸线长为1.4平方公里,专供鲟埔渔船停靠,以及鲟埔村民的商贸运输船停泊的传统码头。

码头上有众多渔船停靠。

没想到的是,鲟埔村还有旅行团来访。其实,到鲟埔村感受独特民风民俗很方便,市中心就有1路公交车直达,鲟埔村是免费景区,自己来慢慢逛逛游玩,不是挺好的吗?

鲟埔码头遇到几个骑行的游客,这才是游玩鲟埔村的正确方式。

找到这座鲟埔顺济宫可是不容易,走在鲟铺村星罗棋布的小巷子里,很容易迷路,打开手机地图,明明看到顺济宫就在前方不远处,可就是无路可走。我这暴脾气,血往头上涌,直接从一个破败的无人居住的小院子里,深一脚浅一脚地穿了过去,绕过一面石头砌筑的矮墙,眼前豁然开朗,顺济宫就在眼前。

鲟埔顺济宫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加以扩建,民国二十年(1931年)重修。该宫坐北向南,现存为两进,中有拜亭,外有拜埕,还有旗杆夹石及百年古榕树数棵。宫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

宫主祀海神妈祖,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为硬山式。祀有大妈、二妈、三妈,配祀观音。据传施琅平台时曾莅宫求签灵应,平台后敬奉一匾“靖海清光”。左款:大清康熙二十四年。右款:提督,靖海将军靖海侯施琅敬立,岁次庚午重修。现木匾为近年重立。

顺济宫前的大榕树。顺济宫建于明万历年间,宫前及周边共栽了9棵大榕树,后来随人口不断增加,顺济宫下面的村民居住区逐渐地向宫上迁移。在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大榕树被陆续连根拔起建房,至今只保留住这棵顺济宫右侧的古榕树。此树年代久远,又遭蚁害,又因西侧有一楼房,许多树枝被截去,树干只能往东长,整棵树就成了“半边树”。

顺济宫下面的这幢建筑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牌子,走进观瞧,这里原来是鲟埔村的文创摄影基地。一整面墙都是介绍鲟埔村的历史民俗和摄影作品。

来鲟埔村,一定要找几家蚵壳厝好好参观一下,至今完整的蚵壳厝鲟埔村还有十几处。古代,鲟埔人以海上的大蚵壳当建筑材料,建成独特的蚵壳厝,由此成就一种建筑奇迹。砌蚵壳墙极讲究技艺。这种蚵壳厝外型美观,又具有冬暖夏凉之功效。

鲟埔女箸花围头饰十分独特,鲟埔女将秀发盘于脑后,系上红头绳,梳成圆髻,然后再穿上一支“骨髻”,另用鲜花的花苞或花蕾串成花环,少则一、二环,多则四、五环,再以发髻为园心,圈戴在脑后。接着在髻心周围、左右对称插上几支大红、桃红艳丽的髻花、绢花或鲜花,再插上金或银制成的双脚发钗或梳子。使整个头上,打扮得犹如一座春意盎然的小花坛,美丽芬芳。这就是被称为“头上花园”的“簪花围”。来鲟铺村,一定要注意观察鲟铺女的头饰,很有意思。

鲟埔村里的关帝庙。

鲟埔花米文化馆。

院内有着精彩的民俗展示,但这里实际上经营着小茶馆的生意,如果有人入内参观拍照的话,不妨坐下来点上一杯清茶,慢慢欣赏。

鲟埔村里,充满着节日的欢乐,几位鲟埔婆婆身着盛装在打牌消遣。鲟埔村有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故事、歌谣、渔谚等民间文学,有南音、什音等传统音乐,有火鼎公婆等传统舞蹈,最为隆重的是每年农历二十九妈祖的出巡活动,鲟埔女都身着特色的“大支衫”,头上戴满漂亮的鲜花手举大香和旗子迎接妈祖的生日。

编辑:ymy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