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援藏纪实-东南经济-东南经济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南经济>正文

福建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援藏纪实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  2019-07-15 10:44:03

  5月31日,福建省援藏工作队队员来到昌都市第二儿童福利院,开展公益捐赠活动。

  洛隆县马利镇的福建新村里,福建援藏干部在查看新村规划。

  八宿县人民医院由福州市对口援助兴建,项目总投资近5000万元。

  厦门国企厦工在左贡县设立厦工机械技能操作培训基地,免费为当地的贫困户培训机械操作。

  泉州援藏工作队联络企业为洛隆县中学校医务室配备了电脑、担架、轮椅、药柜等。图为一名学生在校医务室看脚伤。

  在福建组团式教育援藏对口援助的昌都市第三高级中学,师生们在做快闪活动。

  福建援藏干部、边坝县农牧局副局长林成勇在指导当地群众引种他从福建东山老家带来的红薯苗和番茄苗。

  格桑花开,雪山作证。

  从2016年7月起,福建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简称“闽八援”)43名党政干部和246名专业人才,来到西藏昌都市,把汗水和智慧洒在雪域高原,用心用情用力改变着藏东大地。

  “团结奉献、真情融入、不畏艰难、不辱使命”。

  3年,1000多个日日夜夜,闽八援的庄严承诺,已化作累累硕果。

  3年,计划内外共投入资金8.41亿元,实施170个项目,争取社会支持1.8亿元,对口支援昌都市八宿、左贡、洛隆、边坝等4个县今年将全面实现脱贫……

  踏雪冰山下,家国在心间。

  闽八援,谱写了新时代闽藏“民族团结一家亲”新篇章。

  民生为先,对口支援不遗余力

  来到福建对口支援四个县的“福建新村”,不时看到拔地而起的一栋栋新楼,特别醒目。

  每个对口县都援建有2至3个“福建新村”。

  在洛隆县马利镇所在地玉易村,藏族同胞扎噶望着满目金黄的青稞,眼里流露出丰收的喜悦……让她更为惊喜的是,一家人告别了世代居住的土垒屋子,搬进援建的宽敞明亮的“大洋房”。“我现在非常、非常的幸福,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福建人民……”谈起现在的生活,她不断重复着“非常”这两个字。扎噶一家四口,过去住在山上,到镇里得几个小时,靠养几头牦牛过日子。如今搬进的是100平方米的套房,拎包入住,还配备了价值1万多元的家具。为了解决她一家的生计问题,政府安排她每月1800元的清洁员工作、每月3500元的“生态岗位补助”,再加上低保,三个小孩上学包吃、包住、包学费,生活无忧。

  在离马利镇40公里的布许村,又是一个栋栋像别墅的“福建新村”。一期17栋商住楼即将“交钥匙”,水、电、路、有线电视、光纤等基础设施一步到位。镇长李有成介绍起新村建设滔滔不绝:新村每套面积从75到185平方米不等,按每人25平方米居住面积分配,可解决29户、150人居住。搬迁来的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新村地处349国道旁,援建选址科学,还配套了种植业、加工业、养殖业、资源开发、商贸流通等五个产业项目……

  “福建新村”建设,在昌都树立起了“福建品牌”。

  选址,坚持“三靠近”(靠近城镇、交通要道、产业园区)、“两避让”(避让地质灾害隐患处和地震断裂带),让易地搬迁户住得下、能就业、可发展。3年来,在四个对口县投入资金2.34亿元,建设了11个小康示范村,共安置贫困农牧民1200多户、6000多人。在洛隆县集中扶贫搬迁点,引进实施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已开始向农牧民分红,让搬迁群众长期受益。

  山高谷深、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经济发展受制约,昌都有28%的人口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如何援昌?福建援藏队首先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

  “80%、1234,这是3年援昌工作始终不变的坚守。”闽八援领队、昌都市委副书记周青松用这几个数字进行高度概括:援建资金“80%用于基层、80%用于民生”;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中心,突出“民生改善、产业发展”两个重点,资金和项目向“教育、医疗卫生、基层基础”三个方面倾斜,应用“延伸结对体系、全员招商引资、千人培训计划、爱在昌都公益活动”四个抓手。

  一个个民生项目,在藏东大地留下深深的“福建印记”——

  每个对口县都援建一所医院。

  医疗卫生水平落后是藏区的另一个突出问题。为此,在4个对口县各建设一个二级医院,建设市疾控中心,计划外支持建设昌都市妇幼保健院。福建还派出了两批39名专技人员进藏,选送当地干部来闽举办培训30多场次,选派1500多人次来闽培训挂职。

  “这么先进的医院在我们内地也不多见!”在昌都市卡若区通夏村,市妇幼保健院门诊楼现代气派,让人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叹。医院门诊楼共四层,建筑面积15440平方米,科室齐全。“这是福建人民送给昌都人民的一份大礼物!”医院负责人忆往事,无限感激:福建主要领导来这里考察时,了解到昌都妇幼儿童缺医少药的状况,当场拍板额外给1亿元投资兴建,还争取福建河仁基金会捐赠1000万购置设备……

  涓涓细流汇聚成河,星星之火点燃希望。

  闽八援主动作为,把卫生援藏作为重要工作之一。为了让手足畸形儿童能获得健康成长的机会,自2017年起开展“爱在昌都,杏林送暖”活动,组织专家筛查确诊了全市264位患儿,并承担患儿手术治疗费用不能报销的部分。目前已有150多名患者得到医治,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被誉为“爱心工程”“民族团结工程”。

  每个对口县还建设一个高标准的中学。

  帮扶,向着结对延伸。省对市、市对县,又延伸到乡、延伸到村,构建了省、市、县(区)、镇、村五级共111个帮扶体系,实现4个对口县46个乡镇386个村居结对帮扶全覆盖。同时,每位援藏干部结对帮助1至3户贫困户。

  民生为先,民生为大。福建对口援昌以来,我省共安排7.52亿元用于昌都民生领域。

  为填补昌都城市公交空白,安排计划外援藏资金1040万元投入城市公交系统建设,定制采购26辆纯电动车及充电桩。去年12月1日,3条公交路线开通,彻底改变昌都市区及近郊没有城市公交的历史。

  在左贡县城,厦门市对口援建一条全长1484米的山地休闲健身步道栈道;在边坝县城,云霄县对口援建了一条近千米的步道。从此,左贡、边坝人民有了运动休闲的好去处……

  授人以渔,“造血”援助精心谋划

  授人以渔,这是援藏的时代召唤。

  在距八宿县城8公里的白玛镇西巴村一个山头,机械轰鸣,运输车辆穿梭往来,一个现代化的水泥厂拔地而起,正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这是闽八援到昌都后引进的最大投资项目——八宿县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总投资约10亿元,年产水泥110万吨。建成后可直接解决4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间接带动1000多名群众增收,每年可为地方创造1.5亿元的税收。

  “如果没有援藏队的锲而不舍,八宿就没有这个‘下金蛋’的项目。”八宿县委书记吴应海把这句话常挂在嘴上。“那是2017年3月6日,我们陪县长调研县垃圾填埋场项目时,偶然发现该场地上遍地散落着石灰岩石头,顿时觉得八宿的发展机会来了。”福州市援藏工作组组长、八宿县委副书记郑浩回忆项目引进过程时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经过勘察,确定这里石灰岩质量高且丰富,然而这个项目却不在自治区“十三五”规划的篮子里。为了“援藏一任、造福一方”的神圣使命,福州援藏工作组前后四次进京,10多次赴拉萨,可研、汇报、协调……终于在第二年3月22日正式签订投资协议,还争取到公司授让给县里30%股权。“这一天,我对着雪域高原喊出:我们终于成功了!”

  要下“金蛋”,就得有“金鸡”。

  边坝是昌都最偏远的县,县城距昌都市区近500公里,经济相对落后,但这里的气候和土壤适合种植水果和蔬菜。2017年,漳州龙岩援藏工作组看到当地的潜在优势,建议在草卡镇建设蔬菜产业园,建设大棚,并派农业专家赴昌指导。“我租了5个大棚种植蔬菜,去年每个大棚净收入可达1.3万元,今年收入会更多。”一位藏族农牧民高兴地说,这里吃菜长期靠外运的历史将成为过去。

  在左贡县中林卡乡,一个万亩葡萄产业园正在崛起。厦门援藏工作组引进厦门成功红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盘活葡萄基地,并在靠近国道的玉达镇夯达村建设葡萄酒厂,从酿造、罐装到储存一条龙,年产值可达3亿元。

  “造血”,福建全力倾注、精心谋划。

  闽八援想到了闽商。2016年11月,刚进昌都才3个月的援藏队,召开了在藏闽商工作恳谈会,诚邀在拉萨等地事业有成的闽商来投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短短两个月,闽商就与卡若区政府签订了佳博家居建材物流园项目。项目占地总面积33亩,建筑总面积23000平方米,总投资约1.2亿元,可容纳近220户商家入驻,可为当地居民以及贫困户提供300个以上就业岗位,可为当地财政税收增加近亿元。

  闽商架起了闽昌合作之桥。2018年5月,闽八援推动成立了福建企业促进会,如今企业会员单位有50家,经营范围包括开发投资、建筑施工、金银珠宝、建材批发、机械销售、木雕工艺……

  产业在对接。促进闽藏两地优势产业互补,协调推动闽藏农业部门签订《菌草技术在西藏推广应用合作协议》。在福州举办西藏丁青象牙玉开发研讨会,邀请省宝玉石协会到昌都市考察指导象牙玉开发。组织参加各类重大展会,通过市场力量在福州、厦门、泉州建设昌都文化特色产品展示中心,发挥以商引商作用;福建武夷酒业、福州奇新食品有限公司与八宿县粮油公司合资开发出荞麦酒系列产品。预计到2020年,这些招商引资的企业可为当地增加税收2亿元以上,解决4000个就业岗位。

  国企在帮扶。厦门市国资委组织4家国有企业与左贡县联合成立左贡县厦康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实施厦门农牧生态科技园项目。积极引入福建优质企业到西藏,漳州片仔癀与边坝县合作建设林麝人工养殖基地,开设片仔癀产品体验馆。福建电子信息集团与昌都市政府签订有关智慧昌都建设的《技术支援协议》,厦门信息集团援建昌都市智慧党建系统,智慧昌都建设走在自治区各地市前列。

  科技在驰援。福建省科技厅与昌都新区管委会共建的闽昌众创空间,成为昌都首个也是容量最大的创业创新载体。目前,该空间在孵企业34家,已成功孵化企业4家,其中2家被评为昌都市龙头企业,吸引20多名大学毕业生在该空间就业创业,同时带动本地贫困农牧民等就业100人以上,成为“雪域昌都一朵亮丽的创新之花”。

  精准实施“千人培训计划”。每年选派1000名干部人才赴福建培训、挂职,2016年以来已选派3000多人到福建培训,220人到福建跟班或挂职;邀请200多名福建各类专家到昌都授课,培训当地干部人才1万多人次。

  3年,闽八援共为昌都引进企业50家,注册资金15亿元。

  一个个产业项目,一项项“造血”工程,宛如一朵朵象征着幸福的格桑花盛开在三江大地。

  星火燎原,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当好昌都人,做好昌都事。”每个援昌干部,秉持福建人敢拼会赢的精神,将东部地区先进的思想、观念、制度带到了昌都,让雪域高原感受到他们带来的热度。

  “我深知,单纯做好股室的管理显然是不够的,更重要是深入一线指导督导,帮助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洛隆县教育局副局长、专技援藏教师卢世锋的援藏感悟。初到洛隆,卢世锋便走访所有学校,发现洛隆教育存在课堂满堂灌、互动少等问题。为此,他一手抓教研提升,一手抓督导考核。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赛课活动和教师技能大赛、推门听课为抓手,在全县基层学校掀起比学赶超的岗位练兵高潮,并逐步建立一套从管理层到课堂的质量监控督导体系。

  教育,雪域高原上的“启明星”。2016年开始实施“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以后,来自福建的130名教师先后来昌支教。在福建援助的昌都市第三高级中学,福建援藏教师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参与对骨干教师和学校名师的培养,建立“一对一”“一对多”的师徒结对、带岗培训帮扶机制,加强闽昌两地教育理念对接。开展帮扶教师上示范课,以示范课为媒,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今年,昌都三高高考上线率达82.9%,比2016年提高22个百分点。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这是闽八援的追求。

  “推动援藏工作向深层次转变。”昌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苏永波狠抓“精准培训”:理论培训,实现全市党员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培训全覆盖;专业能力培训,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每年举办10期专题研讨班;开设领导干部大讲堂,每季度邀请一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到昌都授课;脱贫攻坚培训,举办专题讲座,向扶贫系统干部赠送习总书记著作《摆脱贫困》;建立片区党校,开发汉藏双语微党课视频……3年来,全市2.4万名干部普遍轮训一遍,6460人赴区外培训,选派450人赴区外挂职锻炼。

  昌都市文化局党组书记张立峰大力推进精神文化援藏:推动福建与昌都签订文化援昌合作协议,连续3年组织昌都市文艺巡演团赴福建开展“康巴风·闽藏情”文艺巡演、参加福建艺术节等活动,举办10场专场演出;首次在昌都举办闽宁藏疆渝五省区文物保护高级研讨班;组织“古田会议精神雪域行”展览活动,展现福建与昌都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增进闽藏两地的文化认同。

  “实施精神文化援藏,这是援藏干部应担负的使命!”昌都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严挂忠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举办三届“书香昌都”读者节,大力实施农家书屋(寺庙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等惠民工程;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广播电视节目“三审制”,设立昌都市优秀电视新闻奖,组建审读鉴定中心;加强党的建设,制定局党组会议、月工作例会等十多项制度,推进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实施精神文化援藏工程,组织拍摄民族团结与援藏题材电影《太阳与月亮》,将于2019年下半年公映;建设17个“福建书屋”。

  “我们来援藏,要树立一种正气!”昌都市法制办副主任谢雅星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推动出台《昌都市人民政府行政应诉工作办法(试行)》,行政应诉3件,办结2件,法院判决维持市政府复议决定。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首次作为被告参加案件审理,他受市长委托代理出庭,市人社局局长一起出庭,成为应诉的昌都市行政机关首位主要负责人,并首次组织相关负责人旁听庭审。

  “要努力当好一名组织员、宣传员、联络员、服务员和示范员,为昌都旅游与福建旅游交流合作架起友谊的桥梁,为昌都旅游快速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昌都市旅游发展局局长林湫说。他着力开展援藏厕所新建及重点旅游景区(点)旅游厕所改造、提升等工作,撬动全市修建厕所160余座。厕所建设管理成为昌都的示范典型,引领风潮,在西藏掀起了“厕所革命”。

  “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

  闽八援自进昌第一天起,就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团结、坚韧奉献、干净有为”援藏铁军,不断凝聚援藏合力,真情浇灌民族团结友谊之花。设立临时党委,通过抓党建带援建。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开展以“拥戴核心走在前、保卫蓝天走在前、脱贫攻坚走在前、增进团结走在前、廉洁自律走在前”为主要内容的“五个走在前”活动,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和治藏方略。出台临时党委和领导小组议事规则,每季度召开一次临时党委会议研究“三重一大”事项,日常事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制定援藏干部人才管理规定、援藏干部人才日常考核办法等6项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行“每周一学”;开设援藏干部论坛,建立起一支“拿得出、能战斗”的队伍。

  有志而去,有为而归。3年来,闽八援获得省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指示60多条次,在全国援藏工作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援藏干部获省部级表彰32人次……

  漫漫艰辛路,浓浓援藏情。

  闽八援,打下了坚实的制度、产业、硬件和感情基础,矗立起了“福建援藏”品牌!

  闽八援,带着援藏丰硕成果,带着闽藏人民的深情厚谊,满载而归!

编辑: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