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的新年愿望-东南经济-东南经济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南经济>正文

三个人的新年愿望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2019-02-15 21:03:43

  她是“60后”,从前,她穷得家人看病治疗都要借钱,如今,她是村支部书记、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他是“70后”,中国名校毕业,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里奋斗多年有所积累后,他把事业重心放到农村,一个在旅游时偶遇的山清水秀的地方;他是“80后”,在省级机关坐了4年办公室,现在是驻村第一书记,在人生阅历得到不同体验的同时,他开始思考如何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让脱贫攻坚的成果得到巩固。

  他们三个人,工作、生活的背景曾各不相同,有着各自的梦想。而今,却有一个高频词——乡村振兴,实实在在串起了他们共同的心愿。

  “60后”女村支书:让更多村民走向致富路

  曾经苦到忍不住默默流泪的日子,于刘伯华来说已一去不复返了。

  刘伯华是泰宁县上青乡江边村村支部书记,出生于1965年。

  作为妻子、母亲和奶奶,如今的她生活幸福而富足,2018年,她的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家庭”。

  作为连续三届当选村支部书记的基层干部,在她的带领下,全村1000多户人家,正在通往小康的路上奋进。

  如果时光回到20多年前,现在的一切,她是不敢想象的。

  那时候她的两个孩子都在念书,家里负担重。种烟叶、养鸡、到集市上卖豆腐,每日起早贪黑地干活,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2003年,年迈的婆婆中风瘫痪,住院治疗花去的2万多元,都还是东拼西凑借来的。

  但是,勤劳肯干的她,一直在想方设法寻找致富的途径。

  那时,村民都要把收成的稻谷拉到乡里去碾,不仅耗时,还增加村民负担。她和丈夫商量后,买回了一台碾米机,收费比乡里要低一些。慢慢地,村里人都把米拿到她这里碾,方便了村民的同时,小生意也增加了她的收入。

  能干、热心、善良和孝顺,因为相信她的人品,在2009年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时候,刘伯华高票当选了村委会主任。

  当上了“村官”,她其实并不开心。只上过四年小学的她,面对这样一个县级贫困村,如何开展工作,是个不小的难题,更何况,她自己的家庭当时也并不富裕。

  2010年夏天,洪水的到来,让村里很多人家都受了灾,刘伯华家种植的烟叶和水稻也都被冲毁了。如何重振生产,让村民走出困境,作为村委会主任的刘伯华绞尽脑汁。

  她想到了泰宁县当时提倡养殖的乌骨鸡,可是村民们大多持观望的态度,谁也不愿第一口吃螃蟹。

  刘伯华急了,“只有我做给他们看,他们才会跟着我干”。

  选址、修路、申请小额信贷、买鸡苗,很快她就把养鸡场办了起来。为了防止鸡生病,她还到处去学养殖技术,渐渐地,养鸡场有了收益。在她的带动下,不少有条件的村民也搞起了养鸡场。她还牵头成立了合作社,让贫困户入股,并聘请他们在养鸡场做工,保证了贫困户的收入。

  尝到了劳动致富的甜头,她又鼓动村民种植油茶,并在村里办了一家茶油厂。

  有了产品,销路是个问题。刘伯华把这事揽了过来,甚至说服了县委书记、县长来帮她卖茶油。

  第一年,卖25元一公斤,亏本销售也只卖出去一两千公斤。2018年,一公斤一百多元的茶油,卖了一万多公斤。

  现在,养鸡、种植烟叶、做茶油、做游浆豆腐、养殖稻田鱼,村民可做的事情越来越多,生活也越来越有盼头。

  谈及2019年的新年愿望,刘伯华的回答,还是与工作有关:“我的家人都很好,也很支持我的工作,现在,我想得最多的是乡村振兴,希望能尽快把我们村建设成美丽乡村。”

  “70后”私企老板: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2015年12月,一次没有事先计划的旅行,湖北人施灿邂逅了泰宁。一到泰宁,施灿就被这片绿水青山深深吸引。

  办茶企、种植返野生铁皮石斛、做特色民宿,3年多来,他的三个项目渐次在泰宁落地生根。自此,他成了泰宁大山中的一位“新农民”。

  “泰宁超一流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几个世界级的招牌,让我非常迷恋。我觉得,这里就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理念的最好地方。”施灿说。

  过去40年人生经历,用施灿的话来说,就是“太杂了,说多了很难写”。

  2000年,他从北大毕业后,就一直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里“飘”着。各种项目都尝试着做,在广东做过教育电子产品销售、在澳门卖珠宝,哪里有钱赚就往哪里跑,后来,又把家安在了广州。

  那年,带他到泰宁的是他广东公司的同事,一位泰宁人。当时他只是要来散心,而这样的“随便走走”,让他走到了一家茶庄。

  一口茶,让他爱上泰宁的茶叶。他开始计划在这里投资茶企。

  他与泰宁闽江源金饶山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的一位股东合作,投资成立福建晟境农业有限公司,并收购了泰宁闽江源金饶山生态茶业有限公司原有的资产。福建晟境农业有限公司在泰宁金饶山规模化种植了1000多亩茶山,公司还建有全套乌龙茶和红茶加工设备,具备年产20吨精制茶的生产规模。

  茶企的投资只是开始。在泰宁的时间多了,他也接触到了更多泰宁特色产业,泰宁铁皮石斛就是其中之一。

  福建泰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他在泰宁投资的第二家企业。公司的合伙人范志敏,是一名技艺娴熟的年轻采药人,家中世代与野生石斛打交道。

  将野生铁皮石斛的种子通过人工培育成一株株石斛幼苗,两年后,再移植到丹霞山的崖壁上生长,三年后才能采摘,这种返野生铁皮石斛,成活率仅10%。

  前期投入大、收益慢,施灿却对这个市场十分看好,尽管价格不菲。“这种近乎原生态的产品,在市场上一定会很受欢迎。”

  茶企经营渐入佳境、铁皮石斛种植规模在扩大,施灿又把目光投向了民宿市场。

  依托“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这两个“金字招牌”,泰宁的旅游业在近年发展得相当不错,年接待游客达500多万人次。

  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让施灿又一次看到了商机。

  泰宁大龙乡饶山村有一个上个世纪70年代的国营煤矿办公和宿舍楼,已经完全荒废。而这片厂房的后山,却有680余亩茶园和加工厂房。

  施灿请来设计师,把破房子改造成酒店房间,依托后山的茶园,在这里建起了“晟境未茗”——一家将“茶旅”作为特色招牌的精品民宿度假酒店。来这里居住的游客,都可以亲自体验一把采茶、制茶的工序。而酒店的建立,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许多就业机会,施灿甚至还帮周边的农户销售大米、茶油等特色农产品,促进了村民增收。

  既然把公司开到了泰宁,施灿觉得自己有义务利用多年积累的人脉关系,帮泰宁拓展知名度。在他的牵头协调下,一大批中国美术家协会的画家来到泰宁写生。

  2019年,他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够借助互联网+旅游、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林下经济、互联网+体育、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引入新营销模式,推进一二三产融合,有好的收益同时,能够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城市的游客来了,乡里的土特产好卖了,农民种植养殖有积极性了,企业用工数增多了,大家的收入提高了,城里人也开心健康了,这就是乡村振兴,这就是美好生活。”这是施灿的理解。

  “80后”法学博士:想要巩固扶贫成果

  刑法学博士张健,给自己取的网名叫“刑侠”,也许,他潜意识里曾经想成为一名除恶扬善的检察官。不过,这位生长在河南南阳的小伙子,2013年博士毕业后,成为了福建省委宣传部的一名工作人员,开始了4年的机关工作。

  如果没有被派驻到泰宁县上青乡崇际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从农村走出来的张健,也未必会对农村工作了解得那么透彻。

  机关里的张健,和文字材料打交道的时间比较多;基层里的张健,要面对的是方方面面复杂的情况。

  加强基层党建等工作对张健来说,是比较容易上手的。难的,是如何借助崇际村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来带动贫困户增收。

  崇际村的自然条件较为优越,距离县城仅18公里,旅游资源丰富。泰宁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核心景区九龙潭、红石沟就在境内,上清溪漂流的入口也在这个村里。

  张健是2017年12月来到崇际村工作的,此前,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5户69人,到2017年就已全部脱贫,但这也给张健带来了压力。

  在张健到来之前,村里就已经有了“鲤鱼文化旅游专业村”的定位,依靠景区资源,开展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建立写生基地,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

  崇际村还有张“豆腐宴”的“名片”,这里出产的游浆豆腐远近闻名。2016年,崇际村通过“合作社+贫困户”“量化折股”模式,建成“豆腐文化体验馆”,将全村贫困户全部吸纳进社发展。

  村里的贫困户大多因残致贫、因病致贫。有一些贫困人口已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兜底扶贫就成了唯一的手段。

  为了增加村财政收入,巩固扶贫成果,张健和村干部们绞尽了脑汁:与另外两个村共同出资在城里购买店面,收取的租金作为村财收入;与高校和协会进行对接,完善全域化写生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吸引更多人来这里写生,宣传崇际村;开展更为丰富的民俗活动吸引游客;鼓励村民种植黄豆、养殖稻田鱼和鸭子。

  每项工作,都具体而琐碎,有时需要大智慧运筹决策,有时又需要走进村民家中与之交心、沟通。

  到崇际村1年多时间,张健基本顾不上自己的家。

  2018年6月,同为公务员的妻子出差半个多月,回不了家的张健,只好把年仅2岁多的女儿带到崇际村,跟着他一起上班。

  这样的工作,累身又累心。张健却渐渐从中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来驻村后,个人工作能力得到提升,这是肯定的。”张健说,“而对农村基层工作的一些重点任务,如精准扶贫、生态环境保护、基层治理、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都比原来了解得更多,对有些东西还有了一点点自己的思考。”

  2019年张健的心愿,是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让村民的收入能够比较稳定甚至更上一个台阶。“我们的肩上,扛着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盼。”张健说。

编辑: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