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街”汉正街时尚再出发-时尚-东南经济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尚>正文

“天下第一街”汉正街时尚再出发

来源: 湖北日报  作者:  2018-06-04 05:54:33

  大江东去,汉水汤汤。在汉水入江口的集家嘴一带,孕育出极富传奇色彩的“天下第一街”——汉正街。

  早在500多年前,这条街就“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襄助汉口跻身全国四大名镇。

  40年前,汉正街的103名社会无业人员,拿到工商部门颁发的“摊位证”,由此打开了全国商贸流通领域第一个市场化的缺口,汉正街的海量小商品,犹如无数条鲶鱼,激活了个私经济的一池春水,推动了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历史进程。

  沧桑40载,沐浴改革春风的汉正街人,以敢为天下先的气概,创造了无数个“第一”。如今,这块1.67平方公里的热土上,云集商户1.8万余户,各类批发市场54个,年交易额近千亿元。“有故事”的汉正街,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

  “盲侠”郑举选:汉正街首个百万富翁

  5月21日下午,汉阳墨水湖畔,一位身材高大的老人,戴着一副墨镜,笑眯眯地迎候记者。

  他叫郑举选。上世纪80年代,但凡在汉正街做生意的人,几乎无人不晓“盲侠”郑举选,他是汉正街个体户中最早的万元户、百万元户。

  19岁起,郑举选就在汉正街多福巷摆摊卖点针头线脑,“文革”中还偷偷组织了一支盲人小商贩队。“投机倒把!”在那个“大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他两度坐牢,受尽折磨,后一次出来时已是1979年6月。“当时我铁了心,这辈子再也不经商了!”郑举选说。绝望之时,不少盲人朋友上门看望,说政策变了,摆摊“不犯法”。

  怀着几分忐忑,郑举选上街摆了一张竹床,卖起了扣子。1979年11月,他成为汉正街第一批申领小百货个体工商户摊位证的103人之一。靠着诚信为本、仗义疏财,他的生意红火起来,短短几年就积累了百万家产。

  有人看不顺眼了。“这不是让私营经济吃掉公有经济吗?”“汉正街还是社会主义吗?”“还有人总结出‘三个70%’,即汉正街个体工商户中,70%是劳改释放犯、70%是无业游民、70%卖的是假冒伪劣产品,耸人听闻。”时任汉正街管委会首任主任的郭兆庆坦承,当时压力不小。

  直到1982年8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称赞汉正街搞活了市场,方便了人民生活,扩大了劳动就业,起到了国营和集体商业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一个市场发一篇社论,这在人民日报的历史上绝无仅有。其背后,不仅蕴藏着决策层对个体私营经济存在价值的再认识,更折射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光芒。

  争论声戛然而止。大大小小的商贩潮涌汉正街,“扣子大王”郑举选、“玩具大王”杨占芬、“气球大王”龚乃生……一时间,各种“大王”声名鹊起。从中央领导到联合国官员、欧美记者,频频造访汉正街。

  继汉正街之后,义乌小商品城、沈阳五爱、石家庄南三条等小商品市场,如雨后春笋,风起云涌。

   眼界和格局:高学历创业者让汉正街更“潮”

  潮起潮落,大浪淘沙。

  当年在汉正街叱咤风云的许多“创一代”,而今难觅踪影,更多的“创二代”“创三代”加入创业大军,其中不乏本科、硕士甚至博士学历者。

  “没有汉正街,我的人生一定会改写。”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拥有计算机硕士学位的王康,是汉正街首个硕士创业者。深耕汉正街22年,其翠园礼业已是时尚工艺品行业龙头。

  5月26日,汉口沿河大道,翠园礼业公司数千平方米的展厅内,3万多种礼品琳琅满目,“销售大多走电商渠道”,老板王康说,公司已将大数据应用于客户服务中,希望做成“服务全国的礼品平台”。

  毕业于华中师大数学系的王仁昌,创业颇有传奇色彩。1985年,武汉针棉织品批发公司准备将积压的价值370万元的袜子、内衣等5折出售。王仁昌与商家合作“吃”下这批货,短短20天净赚60万元,成为汉正街少数几个腰缠百万的巨商之一。他以此为背景创作的小说《风流巨贾》,被改编成8集连续剧《汉正街》在央视播出。还有上海交大博士后顾王明,上世纪末在汉正街打拼出知名的礼品批发城“东方艺品”。

  新时期,不少海归也逐浪而来。2015年,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杨小龙和从印度学成归来的姐姐杨帆,在汉正街创办龙帆布业,主攻“一带一路”出口。同年,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毕业的王彬鸿也杀进汉正街,搞起商业地产开发,“我很看好汉正街,会在这里‘生根’。”

  “这些高学历的人才,具有更快的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著名作家、《天下第一街》作者刘富道感慨。

  在王康眼里,汉正街“创一代”大多迫于生计,他们勤劳、能吃苦,敢闯敢拼,当机遇来临时“醒得最早”,先富了起来。随着竞争加剧,要做大做强,得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极强的应变能力,要靠精细化管理,在这方面“创二代”更有优势。

  他认为,只有智商高、学历高的商人越来越多,汉正街人的眼界、格局才能不断提升。

  直面“没落论”,让“时尚汉正”闪亮世界

  “对外开放看深圳,对内搞活看汉正街。”植根于改革红利,汉正街创造了一个现象级的奇迹,被誉为中国市场经济的“试验田”和改革开放的“风向标”。“没有汉正街的体制机制创新,就没有今天中国商业的繁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朱延福教授说,汉正街模式对改革开放的贡献不亚于“小岗模式”。

  他分析,1992年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公有制占绝对主导。而在1979年,汉正街就实行了以民营经济为主的所有制结构,打破了国有和集体企业对商业的垄断;汉正街商户在全国最先开展长途贩运经营,后来发展到“买全国卖全国”,不仅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搞活流通的巨大价值,超越了当时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还突破了商品市场的区域封锁,推动了国内统一开放市场体系的建立;汉正街唤醒了人们的商品意识,允许商品价格随行就市、自由浮动,在中国率先实行工业品价格的市场调节,实际上承认了价值规律的作用。

  然而,一步领先并不意味着步步领先。1982年兴办的义乌小商品城,交易额连续十多年居全国榜首,数十万种商品畅销全球近200个国家。“小商品城”股票还于2002年上市。

  再看汉正街,长期的野蛮生长后,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展放缓,交易额一度从全国前三降到第七,还滋生了“水货”泛滥、物流不畅、消防隐患多等问题。如今,汉正街电商指数只有38%,而义乌市场电商指数高达90%。

  汉正街就此没落了吗?“不能这么说!”汉正街管委会负责人说,汉正街正由传统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向中央服务区转型。近7年关闭了43个消防隐患突出的市场,数千家加工厂、上万家商户迁往周边县市30多个工业园,疏解了非核心功能,形成“设计研发在内,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在外”的运营新模式,“前店后厂”演绎升级版。

  龙腾、莫匠、舞者……漫步气派的汉正街第一大道,男装品牌鳞次栉比,仅龙腾服饰商城就聚集服装商户1300多家。龙腾置业董事长李天俊说,该商城时尚男装年销售逾400亿元,与杭派、粤派三分天下;九层高的汉正街品牌服饰批发广场,欧韩风情、时尚爆款让人目不暇接,全省70%的服装都从这里批发出去。

  搭上中欧班列,拥抱“一带一路”,携手阿里、京东推广电商平台,推动商业业态变革,汉正街在奋起直追。

  按照“汉口之根、武汉之心、世界之窗”的总体定位,汉正街正在打造以时尚创意、现代金融、文化旅游休闲等为一体的世界级滨水中央服务区,唱响“时尚汉正”品牌。近几年,随着复星、绿地、香港恒隆等大鳄扎堆落户,武汉国际时尚中心、汉正街金融岛、绿地长江中心、恒隆广场等一批投资过百亿的现代商贸、金融项目,将彻底重构大武汉的商业版图。“将来的汉正街中央服务区之于武汉,好比曼哈顿之于纽约、中环之于香港、陆家嘴之于上海。”汉正街党工委书记胡亚非展望。

  长期跟踪研究汉正街的武汉大学教授伍新木说,与时俱进才能勇立潮头,汉正街体现出的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仍需继续发扬光大。今后汉正街应在发展模式、业态、功能、软硬环境、电商培育、拓展海外市场方面不断创新,不断演进。

编辑:飞飞